資訊教育實施計畫
出自 新化國中wiki平台
目錄
依據:
- 教育部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育教學計畫。
- 教育部推展電腦網路到中、小學之資訊教育工作計劃。
- 本校校務發展計畫。
目的:
- 校務行政電腦化:建立教務、訓導、輔導、人事、會計、財產、薪資、圖書等電腦化資料。
- 資訊融入教學
- 發展數位化教材製作環境,使學校本位課程的教學內容得以透過數位教材製作加以保留與分享。
- 發展校內數位化知識管理與分享機制及環境,透過學校教學資源有效整合,提昇教師資料搜集與協同能力,節省個別教材準備時間,並增加資料使用效益。
- 推廣資訊教育
- 培養學生對資訊的判斷、選擇、整理、處理能力,並能創造和傳達新資訊。
- 了解資訊化社會的特質以及資訊化社會對人類的影響。
- 認識資訊的重要性,進而對資訊產生責任感,並尊重智慧財產權。
- 涵養資訊科學的基礎,認識電腦的特徵,學習基本的操作能力,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。。
現況分析
行政電腦化方面:
- 各處室均置有電腦設備,且人員全面使用電腦來處理相關資料。
- 使用學務管理系統sfs3,處理學生評量,學生行為輔導、紀錄的平台,分享相關訊息,使資訊更易於流通整合。
- 使用wiki作為學校知識管理平台。
資訊融入教學
- 架設blog 與 moodle數位學習平台。
- 架設圖像(gallery2)、聲音與影片(osTube)的分享平台。
資訊教育方面:
- 目前學校架設有WebMail及WWW站。
- 申請Google應用協作平台。
- 八、九年級每班每週安排一節資訊課程。由專任電腦資訊教師任課,主要結合各領域課程內容,輔助學生學習資訊相關基礎能力,相關課程內容及學生應達成之能力指標。
- 為落實資訊教育之推廣及九年一貫課程精神,宣導教師應配合設計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教學活動設計。
資訊業務與人力資源
- 本校資訊業務主要負責人為教務處資訊組。
- 設立「資訊教育推動小組」主要協助學校網頁建置管理、教師多媒體教材製作、師生資訊教育推展工作等相關事宜。
- 資訊業務主要工作分配內容如下
|
|
|
資訊組長 |
|
資訊教師 |
資訊小組 |
|
近程計畫
增進教職員資訊素養
- 積極規劃與辦理校內外資訊研習及觀摩研討會,提升教師運用資訊於教學與教材製作等專業能力。
- 研擬本校教職員應具備資訊素養能力指標建議表。
身份類別
基本能力指標 |
一般教師 | 資訊教師 | 行政人員 | 職工 |
一般電腦基本概念與維護 | |
|
|
|
視窗系統基本操作 | |
|
|
|
一般網路基本概念與電子郵件 | |
|
|
|
中文輸入及文書處理 | |
|
|
|
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 | |
|
|
|
電子試算表應用 | |
|
|
|
簡報繪圖軟體應用 | |
|
|
|
網頁設計與製作 | |
|
|
|
備註:
|
- 以上指標建議應列為校內培訓課程之參考。
持續推動校務行政業務電腦化工作、建立班級網頁、整理學校首頁發展更有善之介面。
支援全校師生電腦輔助教學或各科目教學之研究應用需求。
提供圖書館資訊服務必要技術支援。
提供教職員工持續之資訊硬軟體及應用訓練。
其它與學校資訊相關整合協調事項。
未來計畫:
- 改善頻寬、提昇網路速度並完成校園區域網路。
- 充實WWW等內容,提供全校資訊存取與交換環境。
- 提供電子郵件、NEWS及其他資訊存取及交換之應用服務。
- 校內及社區資訊應用推廣教育訓練。
經費來源:
- 向上級申請補助或由學校相關業務費支付,不足部分再請本校家長會補足。